时间: 2025-05-11 12:1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2:19:20
“栽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栽赃或陷害的方式使某人受到伤害或不公正的对待。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一种不道德或非法的行为,即故意制造假证据或误导信息,以损害他人的名誉、地位或利益。
在文学作品中,“栽害”可能被用来描绘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冲突,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深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不公正**或小人的行为。在法律和专业领域,“栽害”可能涉及到诬告、伪证等法律问题。
同义词:陷害、诬陷、诬告、嫁祸 反义词:澄清、平反、昭雪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陷害”更侧重于设计圈套,而“诬陷”则强调无中生有的指控。
“栽害”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栽”(种植,引申为制造)和“害”(伤害)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为直接,如“陷害”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并被广泛接受。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义礼智信”,“栽害”这种行为被视为不道德的。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栽害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这也反映了社会对公正和诚信的重视。
“栽害”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背叛、不公和阴谋。它可能引发对受害者同情和对加害者的愤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需要警惕“栽害”这种行为,无论是在职场、社交还是其他场合,保持诚信和正直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心事重重,谁人栽害,梦断天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被误解和孤立的人,周围是阴暗的背景和模糊的影子,传达出被栽害的孤独和无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ame someone”或“set someone up”,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相似,都涉及到故意制造假象以损害他人。
“栽害”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要注重道德和法律的界限,避免使用或成为这种不正当行为的工具。了解和识别“栽害”行为,有助于我们在社会中保持清醒和正义感。
1.
【栽】
(形声本义:筑墙立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筑墙之法,既度其广轮,先植桢于两头,又植干于两边,而后横施版于干内,以绳束干,实土筑之,一版竣,则层累而上,五版为堵。-栽,筑墙长版也。 、 《左传·定公元年》-庚寅栽。 、 《左传·哀公元年》。注:“设版筑也。”-里而栽。 、 《左传》。杜预注:“谓今十月,定昏星而中,于是树板干而兴作。”-凡土功…水昏正而栽。
2.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