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3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30:34
“怎见得”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怎么证明”或“如何知道”。它通常用于质疑某人陈述的真实性或合理性,要求对方提供证据或解释。
“怎见得”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怎”是“怎么”的缩写,“见得”意为“能够看到”或“能够证明”。随着时间的发展,其意义逐渐固定为质疑和要求证据。
在**文化中,“怎见得”体现了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以及在交流中对逻辑和证据的重视。
使用“怎见得”时,常带有一定的怀疑和挑战的情感色彩,可能引起对话的紧张或深入探讨。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怎见得”来质疑一些未经证实的传言,促进了更理性的讨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空中最亮的星,怎见得它不曾哭泣?”
想象一个侦探电影中,主角用“怎见得”质疑嫌疑人的场景,带来紧张和悬疑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ow do you know?”或“What makes you say tha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用于质疑和要求证据。
“怎见得”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在交流中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还促进了对话的深入和丰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灵活运用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怎】
(形声。从心,乍(zuò)声。本义:怎么,如何)。
同本义。
【引证】
马致远《汉宫秋》-怎禁人临去也回头望!
【组词】
怎生奈何、 怎的起、 怎禁、 怎个、 怎说、 怎价、 怎得、 怎见得、 怎生向、 怎当得、 怎奈向
2.
【见】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引证】
《广雅》-见,示也。 、 《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见龙在田。 、 《汉书·韩信传》-情见力屈。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孟子·梁惠王上》-见于王。 、 《论语·季氏》-见于孔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末立见。 、 《三国演义》-有虹见于玉堂。 、 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时见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组词】
见影、 见得
介绍,推荐。
【引证】
《论语·微子》-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 、 《墨子·公输》-见我于王。
3.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