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1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13:40
词汇“不抗不卑”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词汇,它可能是由“不卑不亢”这一成语演变而来,或者是某种特定语境下的创造性表达。为了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将以“不卑不亢”为基础进行探讨。
“不卑不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态度或言语得体,既不过分谦卑也不过分傲慢。
“不卑不亢”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的自尊和尊重他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成为描述人格特质和行为方式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不卑不亢”被视为一种理想的人际交往方式,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它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外在的和谐。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重、自信的感觉,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自尊,同时也尊重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职场中遇到过一位领导,他总是能够在压力之下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这让我深受启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中行走,不卑不亢,心似磐石,任凭世事沧桑。”
想象一个人在繁忙的都市中行走,他的步伐坚定而从容,这种形象可以与“不卑不亢”联系起来。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either too humble nor too proud”,强调的也是保持适度的自尊和尊重他人。
“不卑不亢”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自我,同时也尊重他人。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抗】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抗,扦也。 、 《小尔雅·广言》-抗,御也。 、 《仪礼·既夕礼》-抗木横一缩。 、 汉·贾谊《过秦论》-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组词】
抗木、 抗力、 抗犯、 抗玩、 抗质、 抗矫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卑】
(椑之古字,本义是圆搕,一种酒器)。
地位低微。
【引证】
《广雅》-卑,庳也。 、 《书·无逸》-文王卑服。 、 《管子·水地》-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 、 《易·系辞》-天尊地卑。 、 唐·韩愈《师说》-位卑则足羞。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组词】
卑弁、 卑寒、 卑陋、 卑辱、 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