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1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13:24
悲愤:这个词由“悲”和“愤”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悲伤和愤怒的结合。基本含义是指因极度悲伤而产生的愤怒情绪,通常是由于不公正、不幸或遭受重大打击而引起的强烈情感反应。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悲愤”常常用来描述主人公在面对不公或悲剧时的内心状态,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家族衰败的悲愤。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悲愤”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遭遇不幸后的情绪反应。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情感研究中,“悲愤”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复合体。
同义词:愤慨、悲痛、悲怒 反义词:喜悦、平静、满足
“悲愤”一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表达的情感深度和广度可能有所不同。
在**文化中,“悲愤”常常与忠诚、正义和牺牲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例如,历史上的忠臣烈士常常被描绘为在面对不公时表现出悲愤之情。
情感反应:这个词让我联想到深沉的悲伤和强烈的愤怒,是一种混合了无力感和反抗情绪的复杂情感。 联想:想到“悲愤”,我可能会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岳飞的《满江红》中表达的悲愤之情。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因家庭变故而表现出悲愤的情绪,这种情感的表达让我深刻理解了“悲愤”这个词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悲愤”:
风卷残云,悲愤满腔,
英雄泪,洒向何方?
视觉联想:一幅描绘战场废墟的画作,士兵们脸上带着悲愤的表情。 听觉联想:一首悲壮的音乐,如《悲怆交响曲》,能够唤起人们对“悲愤”情感的共鸣。
在英语中,“悲愤”可以对应为“grief-stricken”或“indignant”,但这些词汇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悲愤”所包含的情感深度和复杂性。
通过对“悲愤”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在表达强烈情感方面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能够帮助我们在语言表达中传达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
1.
【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悲,痛也。 、 《广雅》-悲,伤也。 、 《诗·小雅·鼓钟》-忧心且悲。 、 《诗·召南·草虫》-我心伤悲。 、 《素问·宣明五气篇》-并于肺则悲。 、 《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至于悲谷。 、 晋·干宝《搜神记》-何哭之甚悲也。 、 《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组词】
悲怆、 悲怨、 悲惋、 悲吟、 悲忧、 悲郁、 悲涕、 悲哭、 悲怒、 悲疚、 悲戚、 悲恻
2.
【愤】
(形声。从心,贲(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愤,懑也。 、 《楚辞·九章·惜诵》-发愤以杼情。 、 《后汉书·王符传》-志意蕴愤。
【组词】
愤切、 愤悁、 愤薄、 愤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