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0:04
悲恸:指极度的悲伤和哀痛,通常是由于失去亲人或经历重大不幸**而产生的深切情感反应。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悲恸常常被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角色在失去爱人或亲人时常常表现出悲恸。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悲恸”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的极度悲伤状态。例如,“听到那个消息后,她陷入了深深的悲恸之中。”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悲恸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情绪反应,需要专业干预和支持。
同义词:哀伤、悲痛、悲切、悲戚
反义词:喜悦、欢乐、愉快、高兴
词源:“悲恸”一词源于古汉语,由“悲”和“恸”两个字组成。“悲”表示悲伤,“恸”表示极度悲伤。
演变:在古代文学中,悲恸常用于描述对国家或民族的悲痛,如杜甫的诗中常有此类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扩展到个人情感的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悲恸常常与孝道和家族观念紧密相关。在丧葬仪式中,表达悲恸被视为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情感反应:悲恸让人联想到深沉的悲伤和无助,可能会引发同情和共鸣。
联想:悲恸可能让人联想到葬礼、黑纱、哭泣的场景,以及与之相关的音乐和诗歌。
在个人经历中,悲恸可能是在失去亲人或朋友时感受到的情感。例如,在祖母去世时,我经历了深刻的悲恸,那段时间充满了哀伤和回忆。
诗歌:
在寂静的夜里,悲恸如潮水般涌来,
淹没了心田,留下了无尽的哀愁。
月光下,泪珠闪烁,如同星辰,
诉说着失去的,那无法挽回的温柔。
视觉:悲恸可能让人联想到黑白照片、枯萎的花朵、低垂的窗帘等视觉元素。
听觉:悲恸可能与低沉的音乐、哭泣的声音、哀乐等听觉元素相关联。
在英语中,“grief”和“sorrow”可以对应“悲恸”,但“grief”更侧重于持续的悲伤,而“sorrow”则更广泛地指悲伤的情绪。
总结:悲恸是一个表达极度悲伤的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其词源和演变,以及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
反思:悲恸作为一个情感词汇,对于理解和表达人类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沟通的深度和细腻度。
1.
【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悲,痛也。 、 《广雅》-悲,伤也。 、 《诗·小雅·鼓钟》-忧心且悲。 、 《诗·召南·草虫》-我心伤悲。 、 《素问·宣明五气篇》-并于肺则悲。 、 《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至于悲谷。 、 晋·干宝《搜神记》-何哭之甚悲也。 、 《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组词】
悲怆、 悲怨、 悲惋、 悲吟、 悲忧、 悲郁、 悲涕、 悲哭、 悲怒、 悲疚、 悲戚、 悲恻
2.
【恸】
(形声。从心,动声。本义:大哭)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先进》-颜回死,子哭之恸。 、 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我歌诚自恸,非独为君悲。
【组词】
恸绝
极其悲痛。
【引证】
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
【组词】
恸切、 恸泣、 恸怛、 恸恨、 恸悼、 恸醉、 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