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2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29:12
“不今不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既不属于现代,也不属于古代。基本含义是指某种事物或风格既不符合现代的标准,也不符合古代的传统,处于一种尴尬或不伦不类的状态。
“不今不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是在描述某种事物或风格在时间和风格上的双重不适应性时逐渐形成的。在汉语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在古代文献中并不罕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固定下来,用于特定的语境。
在**文化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因此,“不今不古”这个成语在描述那些既不遵循传统也不迎合现代的事物时,具有很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意义。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困惑和不适,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难以归类的状态,这种状态往往让人感到不安或不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设计作品,它们既不遵循现代设计的潮流,也不回归传统美学,让人感到“不今不古”,难以评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不今不古的时光里,我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风格,既不追随潮流,也不沉溺于古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作,它的色彩和构图既不现代也不古典,给人一种“不今不古”的感觉。在音乐中,可能是一首融合了多种风格但又难以归类的曲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either fish nor fowl”,意指某物既不是鱼也不是禽,比喻难以归类或定位。
“不今不古”这个成语在描述那些处于时间和风格双重边缘的事物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也揭示了文化和社会对事物定位的期待和困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又刻一诏,更寥寥数语,~。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今】
(会意。从佶亼(jí)。本义:现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是时也。 、 《苍颉篇》-今,时辞也。 、 《诗·召南·摽有梅》-迨其今兮。 、 《诗·豳风·东山》-于今三年。 、 《史记·汲郑传》-吾今召君矣。 、 《战国策·燕策》-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其室十无一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今之高爵显位。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
【组词】
今朝三明朝四、 今雨、 今愁古恨、 今下、 今夕何夕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1. 【不古】 不淳朴;浇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