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2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23:59
外罩:指穿在主要衣物外面的罩衣,通常用于保护内层衣物或增加保暖。它也可以指覆盖在物体外部的保护层或装饰层。
“外罩”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穿在外面的衣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各种形式的覆盖物。
在**文化中,“外罩”常常与礼仪和保护有关。例如,传统的汉服中就有专门的外罩,用于正式场合或保暖。
“外罩”给我的联想是保护和隐藏。它像是一个人的外在防御,同时也可能隐藏着内在的情感或秘密。
在我的生活中,外罩常常是冬季必备的衣物。它不仅保暖,还能让我在寒冷的天气中保持风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外罩”:
风,轻轻地吹过, 揭开了夜的外罩, 露出了星的微笑。
看到“外罩”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厚重的冬衣和温暖的毛料质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拉链的声音或风吹过衣物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外罩”可以对应为“outerwear”或“overcoat”,它们在功能和外观上与中文的“外罩”相似,但在文化和使用*惯上可能有所不同。
“外罩”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它不仅指代具体的衣物,还能引发丰富的联想和比喻。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罩】
(形声。从网,卓声。本义:捕鱼的竹笼)。
同本义。
【引证】
唐·温庭筠《罩鱼歌》-持罩入深水,金鳞大如手。
【组词】
罩罗、 罩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