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3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37:17
外聘: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从外部聘请”,通常指的是一个组织或公司从其组织结构之外聘请人员来担任某个职位或完成特定任务。这些人员可能是临时的、兼职的或全职的,但他们的雇佣关系并不与组织的核心员工相同。
在商业和专业领域,外聘通常用于描述公司聘请外部专家或顾问来提供专业知识或解决特定问题。在学术界,大学可能会外聘客座教授或讲师来丰富课程内容。在政府机构,外聘可能涉及聘请外部审计师或咨询顾问来提高效率或透明度。
同义词:聘请、雇佣、招揽 反义词:内聘、内部选拔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外聘强调了来源的外部性,而聘请和雇佣更侧重于雇佣行为本身。内聘则是指从组织内部选拔人员,与外聘形成对比。
外聘这个词在中文中相对较新,主要在现代商业和专业环境中流行起来。它的形成结合了“外”(外部)和“聘”(聘请)两个字,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专业化和分工的需求。
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外聘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反映了社会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视,以及对灵活工作关系的接受度提高。
外聘这个词可能引起积极的联想,如专业性、创新和效率。然而,它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情绪,如对内部员工的不安全感或对外部专家的依赖。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个项目中见证了公司外聘一位市场营销专家,这位专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策略,极大地推动了项目的成功。
在诗歌中,可以将外聘用于比喻,如“如同外聘的春风,吹拂过沉寂的花园,唤醒了沉睡的花朵。”
外聘可能让人联想到会议室中来自不同背景的专家聚集讨论的场景,或是电话会议中不同语言的交织声。
在英语中,外聘可以对应为“outsourcing”或“hiring from outside”,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外聘是一个反映现代社会专业化和灵活性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展示了其多功能性和重要性。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外聘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专业和商业意图。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聘】
(形声。从耳,甹(pīng)声。探问消息要靠耳朵,故从“耳”。本义:访问,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聘,访也。 、 《尔雅》-聘,问也。 、 《诗·小雅·采薇》-靡使归聘。 、 《周礼·占梦》-季冬聘王梦。 、 《后汉书·冯衍传》-聘申叔于陈蔡兮。 、 《礼记·曲礼》-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 、 《周礼·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
【组词】
聘弓、 聘贡、 聘享、 聘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