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6:30
“云山雾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云雾缭绕的山峰,形容山峰被云雾所遮蔽,看不清楚。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模糊不清,难以辨识或理解。
“云山雾罩”这个成语源自对自然景观的描述,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扩展到形容事物的模糊状态。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描绘山水画卷中的景象,后来逐渐用于比喻性的表达。
在**文化中,云雾常被赋予神秘和超自然的象征意义,因此“云山雾罩”也常带有这种神秘色彩。在社会交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复杂或难以理解的情况。
这个成语给人以神秘、朦胧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仙境、未知和探索。它能够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需要解释复杂问题时,使用“云山雾罩”来形容问题的复杂性,帮助他人理解情况的模糊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云山雾罩间,寻觅仙踪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云雾缭绕的山峰,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声和鸟鸣,增添一种自然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英文中的“veiled in mystery”或“shrouded in fog”也能传达类似的模糊和神秘感。
“云山雾罩”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广泛应用于形容事物的模糊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工具,能够丰富我们的描述和理解。通过深入学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提升语言的精准度和表现力。
放爆竹的硝烟,象~,正在热闹。(梁斌《红旗谱》三十六)
1.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雾】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有时区别于霭的是不太透明。
【组词】
雾霭、 雾化、 雾沉沉、 雾合、 雾析、 雾岑、 雾会、 雾驳
比喻轻细的
【组词】
雾绡
4.
【罩】
(形声。从网,卓声。本义:捕鱼的竹笼)。
同本义。
【引证】
唐·温庭筠《罩鱼歌》-持罩入深水,金鳞大如手。
【组词】
罩罗、 罩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