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3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33:22
树胶:树胶是指从某些树木的树干或树枝分泌出的黏性物质,通常是天然树脂的一种。它具有黏性、防水性和耐腐蚀性,常用于工业、医药和艺术等领域。
树胶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英语和中古英语,最初指的是从树木中分泌出的黏性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各种天然和合成的黏性物质。
在某些文化中,树胶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用于制作传统工艺品和药物。例如,阿拉伯胶在阿拉伯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用于食品和医药。
树胶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原始和坚韧的特性。它也可能唤起对古老工艺和传统知识的尊重。
在制作手工艺品时,我曾经使用过树胶来粘合木材,它的黏性和耐久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树胶可以被用来比喻持久的关系:
我们的誓言,如树胶般坚韧,
在时间的河流中,永不分离。
树胶可能让人联想到黏稠的物质流动的声音,以及它在阳光下闪耀的视觉效果。
在不同文化中,树胶的用途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阿拉伯胶在阿拉伯文化中非常重要,而在亚洲文化中,其他类型的树胶可能更为常见。
树胶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涵盖了从自然现象到工业材料的广泛领域。它在语言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其成为一个有趣且有用的词汇。通过深入了解树胶,我更加欣赏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人类对其的创造性利用。
1.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2.
【胶】
(形声。古代“胶”用动物的皮煮制而成,所以从“肉”。段玉裁说:“皮近肉,故字从肉。”本义:粘性物质,用动物的皮角或树脂制成)。
同本义。
【引证】
《考工记·弓人》-胶也者,以为和也。
【组词】
胶鳔、 胶漆、 胶青、 胶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