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2:0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2:08:06
共砚席: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字面意思是“共同使用同一个砚台和座位”,通常用来比喻同学或同事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共同学或工作的情谊。
在文学作品中,共砚席常用来形容同窗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在古代诗词或散文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或文化交流中,它仍然被用来表达一种传统的美好友谊。
同义词:同窗、同僚、伙伴、朋友 反义词:陌路人、对手、敌人
共砚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学堂文化,当时学生们在同一个房间里学,共用文具和座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共同学*和工作的关系。
在传统文化中,共砚席*代表了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经历,这种关系往往被视为非常珍贵和持久的。在现代社会,尽管学和工作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个词汇仍然保留了其传统的文化价值。
共砚席这个词让我联想到温馨的校园生活和同事间的相互支持。它传达了一种温暖和亲密的情感,让人感到安心和信任。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和几个好友经常一起学*和讨论,我们可以说是共砚席的伙伴。这种经历加深了我们的友谊,也帮助我们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共砚席:
在那青涩的岁月里,我们共砚席,
笔尖下的墨香,见证了友谊的深长。
想象一幅画面: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张古老的木桌旁,共用一个砚台,笔尖轻轻触碰着纸张,这种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和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udy buddies”或“work colleagues”,但这些表达缺乏共砚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和历史背景。
共砚席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共同学*和工作的关系,还承载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背景。
1.
【共】
(会意。从廿。本义:同)。
共享,共用或共有。
【引证】
《说文》-共,同也。 、 《书·盘庚》-惟喜康共。 、 《礼记·内则》。注:“犹皆也。”-共帅时。 、 《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共其德也。 、 《列子·说符》。注:“同也。”-臣有所与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 、 《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组词】
共名、 共少、 共主、 共害
2.
【砚】
(形声。从石,见声。本义:砚台,磨墨器)。
光滑的石头。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谓石性滑利也。-砚,石滑也。 、 《释名》-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
3.
【席】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 、 《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 、 《礼记·祭统》注-设之曰筵,坐之曰席。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发同枕席。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觉时之枕席。 、 清·方苞《狱中杂记》-席地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席地倚墙。
【组词】
席包、 席具、 席户、 席号、 席荐
座位;席位。
【引证】
《孔子家语》-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
【组词】
席舍、 席尊、 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