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4:3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4:31:44
共聚: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多个个体或元素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某项活动或形成一个整体。字面意思是指“共同聚集”或“一起聚集”。
“共聚”一词由“共”和“聚”两个字组成。“共”表示共同或一起,“聚”表示聚集或集合。在古代汉语中,“聚”已有聚集的意思,而“共”则强调了共同参与的性质。随着语言的发展,“共聚”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词汇,用于描述各种聚集的场景。
在许多文化中,“共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例如,在**文化中,家庭成员的共聚被视为维系亲情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在西方文化中,朋友间的共聚也常常被看作是增进友谊和分享生活的重要时刻。
“共聚”往往带有一种温馨和团结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家人、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这种情感反应有助于增强人际关系和社区凝聚力。
在我的生活中,“共聚”常常出现在家庭聚会和朋友聚餐的场景中。例如,每年春节,我们全家都会共聚一堂,一起包饺子、看春晚,享受团聚的快乐。
诗歌:
春风拂面,花儿共聚,
枝头绽放,笑语盈盈。
友人相邀,心儿共聚,
杯中酒满,情谊绵绵。
在英语中,“共聚”可以对应为“gather together”或“get togeth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都是指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某项活动。
“共聚”是一个富有情感和社交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人们聚集的行为,还强调了共同参与和共享的性质。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共聚”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表达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增强语言的情感表达能力。
1.
【共】
(会意。从廿。本义:同)。
共享,共用或共有。
【引证】
《说文》-共,同也。 、 《书·盘庚》-惟喜康共。 、 《礼记·内则》。注:“犹皆也。”-共帅时。 、 《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共其德也。 、 《列子·说符》。注:“同也。”-臣有所与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 、 《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组词】
共名、 共少、 共主、 共害
2.
【聚】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聚,会也。 、 《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 、 《史记·平帝纪》-聚曰序。 、 《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所止聚落化其德。 、 刘向《说苑》-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 、 枚乘《上书谏吴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组词】
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