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0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00:08
“女大当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女性到了适婚年龄就应该出嫁。这个成语强调了传统社会对女性婚姻的期望和规范,即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结婚,完成社会和家庭赋予的角色。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或者用来批判这种过时的观念。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劝告或提醒某位女性考虑婚姻问题。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女性研究,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性别角色和婚姻制度。
“女大当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婚姻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其强制性有所减弱,但在某些地区和文化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影响力。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的婚姻被视为家庭的大事,因此“女大当嫁”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然而,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婚姻观念的变化,这个成语的实际应用和接受度也在发生变化。
这个成语可能引起对传统束缚的反感,也可能唤起对家庭和婚姻的温馨联想。它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冲突。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家庭对婚姻的期望,或者作为个人选择婚姻时的一个参考点。
在诗歌中,可以将“女大当嫁”融入对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描绘,或者在故事中作为角色成长和自我发现的一个转折点。
结合传统婚礼的图片或音乐,可以增强“女大当嫁”的文化氛围和情感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能存在,如印度的“Arranged Marriage”或西方的“Marriageable Age”,但具体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女大当嫁”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也体现了婚姻观念的变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成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社会现象和文化差异。
英台,为父也何尝舍得你离开膝下,怎奈~。
1.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当】
主领;典领。
【引证】
扬雄《甘泉赋》-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引证】
《左传·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 《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 、 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
【组词】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4.
【嫁】
(形声。从女,家声。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跟“娶”相对)。
【引证】
《说文》-嫁,女适人也。 、 《易·序卦》。虞注:“嫁,归也。”-归妹。 、 《仪礼·丧服》。虞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子嫁反。 、 《诗·大雅·大明》-自彼殷商,来嫁于周。 、 《史记·滑稽列传》-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
【组词】
嫁杏、 嫁子、 嫁娶、 嫁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