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8:3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8:32:38
“七女池”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广泛认知的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七女”可能指的是七位女性,而“池”通常指的是水池或池塘。因此,“七女池”可能指的是一个与七位女性有关的水池或池塘。
由于“七女池”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作一个象征或隐喻,代表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故事。在口语中,如果提到“七女池”,可能是在讲述一个具体的地方或传说。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没有特定的应用。
同义词:仙女池、女神池 反义词:无,因为“七女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所以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由于“七女池”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它可能是某个特定地区或文化中的传说或地名的产物。
如果“七女池”是一个特定地区或文化中的传说,它可能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例如,它可能是当地居民信仰或传统的一部分。
对于我个人来说,“七女池”可能引发一种神秘和浪漫的联想,想象一个被自然美景环绕的宁静水池,与神话故事中的仙女相联系。
由于“七女池”不是一个常见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七女池边,月光洒落,
仙女的歌声,随风飘过。
池水如镜,映出星辰,
传说中的地方,今夜我独寻。
想象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照耀下的池塘,周围是古老的树木和花草,远处传来微弱的自然声音,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七女池”。
由于“七女池”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没有直接的对应词汇。
“七女池”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用于文学创作或讲述特定地区的传说。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故事和传统。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
3.
【池】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水塘。
【引证】
《广韵》-池,停水曰池。 、 《中文大辞典》-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 、 《诗·大雅·召》-池之竭矣。 、 《诗·小雅·无羊》-或饮于池。 、 《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毋漉陂池。 、 《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掌沟渎浍池之禁。 、 《国语·周语》-囿有林池。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组词】
游泳池;池苑、 池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