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0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01:41
时移世变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和事物都在发生变化。这个成语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对事物的影响,通常用来描述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大变迁。
时移世变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古人对时间流逝和社会变迁的深刻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含义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
在**文化中,时移世变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天命”观念相联系,强调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历史的潮流。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反思和评价过去的政策和决策。
时移世变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感慨和深思,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和人生的无常,激发人们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时移世变可以用来描述个人成长和变化的经历,如“从学生到职场人,我经历了时移世变的过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时移世变,花开花落,岁月如歌,人生几何。”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历史变迁的画卷,如古城的兴衰、河流的改道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历史纪录片中的旁白,讲述着时代的变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times change”或“the world is chang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时间和社会变化的含义。
时移世变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也提醒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适应和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表达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朝当晏驾,时移世变,遂出掾高要,佐浔阳。
~,社会进步很快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移】
(形声。从禾,多声。本义:移秧)。
同本义。泛指移植。
【引证】
《说文》。徐灏注:“戴氏侗曰:‘移,移秧也。凡种稻必先苗之而移之,迁移之义取焉,别作。灏按:禾苗茂密乃移种之。’”-移,禾相倚移也。
【组词】
移花、 移根、 移种,移莳
3.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4.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