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1:38
时疫:指在特定时间内流行的传染病,通常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发病率。这个词汇强调了疾病的流行性和时间性,即在某个时期内广泛传播的疾病。
时疫一词源于汉语,由“时”和“疫”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时”指时间,“疫”指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特指那些在特定时间内流行的疾病。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时疫往往被视为灾难的象征,与死亡、恐惧和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在历史上,时疫的爆发往往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经济活动的停滞。
时疫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死亡、痛苦和无助。它提醒人们生命的脆弱性和公共卫生系统的重要性。
在新冠疫情期间,时疫这个词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和日常对话中,成为人们讨论和应对疫情的重要词汇。
诗歌: 时疫如影随形, 死亡之舞悄然起。 生命之花凋零, 希望之光何在?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时疫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都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流行的传染病。例如,英语中的“pandemic”和“epidemic”都可以用来描述时疫。
时疫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特定的疾病现象,还反映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反应和挑战。通过对时疫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共卫生、历史**和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疫】
(形声。从疒(chuáng),役省声。本义:瘟役)。
同本义。急性传染病流行的通称。
【引证】
《说文》-疫,民皆疾也。 、 《字林》-疫,病流行也。 、 《史记·天官书》-氐为天根生疫。 、 《汉书·刑法志》-鬻棺者欲岁之疫。 、 《礼记·月令》-果实早成,民殃于疫。
【组词】
时疫;疫死、 疫旱、 疫症、 疫疠、 疫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