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2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29:42
“嘴大舌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嘴巴大,舌头长。基本含义是指说话不谨慎,喜欢搬弄是非,说长道短,形容人多嘴多舌,喜欢议论他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喜欢背后议论他人的人,带有贬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警告或讽刺那些喜欢传播小道消息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探讨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社会影响。
同义词:搬弄是非、说三道四、嚼舌根 反义词:守口如瓶、缄默不言、沉默寡言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情境的适用性。例如,“搬弄是非”更强调故意制造矛盾,而“嘴大舌长”则更侧重于说话不谨慎。
“嘴大舌长”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言谈举止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其使用可能更加谨慎,以免误解。
在**传统文化中,言谈举止被视为个人修养的重要部分。因此,“嘴大舌长”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中具有警示作用,提醒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通常与不受欢迎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喜欢在背后议论他人的人,以及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喜欢嘴大舌长的人。他们的行为不仅破坏了人际关系,也影响了团队的和谐。这让我更加意识到言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社交场合中保持适当的沉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嘴大舌**,夜半语不休,
星辰皆掩耳,月影亦摇头。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嘴巴夸张大开,舌头长长伸出的人,这种形象让人感到不适。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嘈杂的议论声,让人感到烦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ssipmonger”或“busybody”,它们都指那些喜欢传播流言蜚语的人。不同文化中对于这种行为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受欢迎的。
通过对“嘴大舌长”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社会交往中的应用。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反映。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避免成为“嘴大舌长”的人。
1.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
4.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