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2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26:15
“删节本”是指对原文进行删减后的版本,通常是为了适应特定的出版要求、读者群体或内容审查。这种版本可能会去除一些敏感、冗长或不适宜的内容,以达到简化和净化文本的目的。
“删节本”一词源于中文,其中“删节”意味着删除部分内容,“本”指版本。随着出版业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文学和出版领域。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删节本可能与审查制度相关,用于控制信息的传播。例如,某些国家可能会对进口书籍进行删节,以符合当地的价值观和法律要求。
提到“删节本”,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信息的缺失、简化或审查,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负面情感,如不满、担忧或好奇。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需要阅读或使用删节本的情况,例如在学校教育中,为了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可能会使用教科书的删节本。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删节本”来比喻生活的简化或选择的减少:
生活如书,删节本中, 省略了悲喜交织的章节。 简化的故事,少了波折, 却也失去了深邃的韵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本书被剪刀剪去部分页面的画面,这直观地展示了“删节本”的概念。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翻阅简化版书籍时的轻快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删节本”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英语中的“abridged version”或“edited edition”。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
“删节本”是一个在出版和信息传播中常见的概念,它反映了社会对内容的控制和简化的需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处理和传达信息。
1.
【删】
(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削除)。
削除;勾划掉。
【引证】
《说文》-删,剟也。 、 《三苍》-删,除也。 、 《声类》-删,定也。 、 《汉书·刑法志》注-删,刊也。 、 《汉书·丙吉传》注-删,削也。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组词】
增删、 删存、 删裁、 删弃、 删割、 删繁、 删抹
2.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
3.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