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5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58:40
“嘴尖牙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嘴巴尖锐,牙齿锋利。基本含义通常用来形容人说话尖刻、言辞犀利,能够直戳人心,有时也用来形容人性格刻*或行为尖锐。
在文学作品中,“嘴尖牙利”常用来形容那些言辞刻*、不留情面的人物,如某些小说中的反面角色。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说话直接、不拐弯抹角,有时带有贬义。在专业领域,如辩论或法律界,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善于用言辞攻击对手的专家。
同义词:言辞犀利、口若悬河、言辞刻* 反义词:言辞温和、口齿不清、言辞委婉
“嘴尖牙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对动物特征的描述引申到人的性格描述。在古代文学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人性格的一个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言辞的尖锐往往与智慧和机智联系在一起,但同时也可能被视为缺乏圆滑和人情味。因此,“嘴尖牙利”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和理解。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往往与攻击性和不友善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辩论或批评不公时,这种尖锐的言辞也可能被视为必要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成为一个“嘴尖牙利”的人,因为我相信温和的言辞更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她的嘴尖如剑,牙利似刃,言辞间划破夜的寂静。”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锋利的刀刃或尖锐的箭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尖锐的金属碰撞声或刺耳的警告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arp-tongued”或“cutting remarks”,它们在描述言辞的尖锐程度上与“嘴尖牙利”相似。
“嘴尖牙利”这个成语在描述人的言辞特点时非常形象,但它也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注意言辞的选择,以免伤害他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并适当地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的晴雯遭到王熙凤等人的迫害。
1.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
2.
【尖】
(会意。从小,从大。一头小一头大为尖。本义:物体的末端细削而锐利)。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尖,锐也。
3.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
4.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