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9:2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9:29:13
嘴多舌长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说话多,言语冗长。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说话啰嗦,不简洁,常常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或者说话过多,超过了必要的程度。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不详,但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中国文化中,简洁明了的表达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嘴多舌长”常常带有贬义,反映了社会对于高效沟通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说话者的无效率和不专业。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那些在社交场合或工作中说话不切要点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在会议中总是嘴多舌长,导致会议效率低下,后来我们通过设定发言时间限制来改善这一情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嘴多舌长话不休,月下独酌愁更愁。”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在不停地说话,周围人显得不耐烦或无聊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连续不断的、没有重点的说话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ng-winded”或“verbose”,它们也有类似的含义,即说话冗长、不简洁。
“嘴多舌长”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用来批评那些说话冗长、不简洁的人。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效率,在沟通中避免不必要的冗长。
她是一个~存心不良的人。
1.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
2.
【多】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 、 《尔雅·释诂》-多,众也。 、 《诗·邶风·旄丘》-何多日也。 、 《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与为多焉。 、 《荀子·致仕》-宽裕而多容。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组词】
多次;多分、 多士、 多感、 多口、 多般、 多口可、 多花、 多许
3.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
4.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