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2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25:44
毁舟为杕(huǐ zhōu wéi du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船毁掉,做成杕”。这里的“杕”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木制器具,通常用于支撑或固定物体。这个成语比喻因小失大,或者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而破坏了更大的利益。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目光短浅、不顾后果的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警告别人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或小利益而做出损害长远利益的决定。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管理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决策的远见。
同义词:因小失大、得不偿失、鼠目寸光 反义词: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顾全大局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毁舟为杕,以示不反。”原意是指为了表明不再返回,而将船毁掉做成杕。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比喻因小失大。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长远规划和整体利益的重要性。它反映了人对于决策和行为的审慎态度,以及对于短期行为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的警惕。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警示和担忧,因为它揭示了一种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短视行为。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因为一时冲动或小利益而后悔终生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过一些人因为急于求成或贪图小利而做出毁舟为杕的决定,最终导致更大的损失。这些经历提醒我在做决策时要考虑长远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将“毁舟为杕”融入描述一个人因为短视而失去更多的情景,如:
短视之人,毁舟为杕,
一时的贪婪,长久的悔恨。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岸边,看着被毁的船只,脸上露出后悔的表情。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沉重的叹息声,伴随着对过去决策的反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ting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意为因愤怒或报复而伤害自己。这个表达与“毁舟为杕”有相似的含义,都强调了因小失大的行为。
通过对“毁舟为杕”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在决策时考虑长远影响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避免短视行为的智慧之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对某些行为的批评和警示。
1.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2.
【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 、 《方言九》-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 《考工记·总目》-作舟以行水。 、 《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舟以行川谷。 、 《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 《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宋·苏轼《石钟山记》-舟人大恐。(舟人,船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人指点。
【组词】
舟人、 舟次、 舟牧、 舟师、 舟航、 舟梁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