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5:54
词汇“[庶征]”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进行推断和解释。
“庶征”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庶”和“征”。其中,“庶”通常指众多、普通或平民,而“征”则有征召、征兆或征讨的意思。结合起来,“庶征”可能指的是普通民众的征兆或征召,或者是指广泛的社会现象或征兆。
由于“庶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社会现象或民众征兆的语境中。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几乎不被使用。
由于“庶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以下是一个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可能包括“民兆”、“民征”等,这些词汇都可能指代民众的征兆或现象。 反义词:由于“庶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反义词也不明确。
“庶征”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用于描述民众的征兆或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逐渐被其他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民众的征兆或现象可能被视为国家兴衰的预兆。因此,“庶征”可能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词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由于“庶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社会现象和民众的生活状态。
由于“庶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庶征”用于描述古代社会的现象或民众的征兆,例如在历史小说或诗歌中:
由于“庶征”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庶征”在中文中是一个特定且不常用的词汇,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庶征”作为一个不常用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相对有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历史文化。然而,由于其不常用,它在现代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1.
【庶】
煮。
【引证】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庶’字是从火石、石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也即‘煮’的本字…‘庶’之本义,乃以火燃石而煮,是根据古人实际生活而象意依声而造字的。 、 《周礼·秋官》-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组词】
庶虫
2.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