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3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31:36
枉法:指违背法律,不公正地执行法律,或者滥用法律以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这个词汇强调了对法律的扭曲和滥用,通常涉及司法或执法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
“枉法”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枉”意为扭曲、不正,“法”指法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来批评和指责不公正的法律执行。
在**传统文化中,法律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重要工具。因此,“枉法”这一概念在社会中具有强烈的负面含义,它不仅是对个人的批评,也是对整个司法系统的质疑。
“枉法”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它让人联想到不公正、腐败和滥用权力。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激发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正行为的抵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一些枉法的**,比如某个官员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亲友谋取私利。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维护法律的公正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法律的天平上,正义与枉法争锋,谁将最终胜出,是人心还是权谋?”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法官在昏暗的法庭上,手中拿着不公正的判决书,周围是失望和愤怒的民众。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枉法”的恶劣影响。
在英语中,“枉法”可以对应为“perversion of justice”或“misuse of power”。不同文化中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含义都是对法律公正性的破坏。
“枉法”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揭示了法律执行中的问题,也反映了社会对正义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培养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1.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