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9:12
“刀俎余生”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字面意思是“在刀和砧板之间幸存下来”,比喻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侥幸逃生。基本含义是指在生死关头幸免于难,保留了生命。
“刀俎余生”源自古代汉语,直接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生死的直观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语境中仍被保留和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生死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语言和思维。这个词汇体现了古代人对于生命脆弱性的认识,以及对生存奇迹的敬畏。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强烈的生存感和对命运的感慨,让人联想到生死边缘的挣扎和生命的宝贵。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那些经历过重大灾难或危险后幸存下来的人,如战争幸存者、自然灾害幸存者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刀俎之间,他如风中残烛,摇曳却未熄。”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满身伤痕的战士站在战场上,背景是破败的城墙和飘扬的旗帜,音乐可以是沉重而悲壮的交响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arrowly escape death”或“cheat death”,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刀俎余生”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载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刀】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刀,兵也。象形。 、 《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 唐·崔国辅《从军行》-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组词】
刀枪;刀兵;刀瘢
2.
【俎】
(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楚茨》-为俎孔硕。 、 《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于俎。 、 《山海经·海外西经》-祭操俎。 、 《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 、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组词】
俎几、 俎拒、 俎味
3.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
4.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