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1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3:15:23
词汇“下比有余”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由于输入错误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为了确保分析的准确性,我将假设这个词汇是“下有余”,这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表达,意思是“在下面还有剩余”,通常用来形容某物在某个基准线或标准之下还有剩余的空间或资源。
“下有余”字面意思是指在某物的下方或低于某个标准的位置还有剩余的空间或资源。这个表达通常用来描述资源充足或空间有余裕的情况。
“下有余”这个表达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保持相对稳定。
在**文化中,强调节俭和适度,因此“下有余”这个表达也体现了对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稳定和安全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资源的充足和生活的宽裕。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家庭财务状况,如“我们家的储蓄下有余,可以考虑投资一些长期项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满庭院,下有余的光辉,照亮了夜行人的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宽阔的河流,水流下有余,给人一种宁静和宽广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th room to spare”,意思是在某个基准之下还有剩余的空间或资源。
“下有余”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用来形容资源或空间的充足。它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应用,给人以稳定和安全的感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
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3. 【有】
4.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