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4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40:25
“无耻之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耻到了极点”。其中,“无耻”指的是不知羞耻,缺乏道德感;“尤”在这里表示“尤其”或“特别”,强调程度之深。整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行为极其无耻,达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
在文学作品中,“无耻之尤”常用于批判那些道德败坏、行为卑劣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表达对某人行为的极度不满或愤怒。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伦理学讨论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违反道德规范或法律的行为。
同义词:卑鄙无耻、寡廉鲜耻、厚颜无耻
反义词:高风亮节、廉洁奉公、光明磊落
“无耻之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道德的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批评极端无耻行为的常用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和礼仪被视为社会秩序的基石。因此,“无耻之尤”这样的成语在社会中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用来警示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维护社会和谐。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如愤怒、厌恶和鄙视。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的人,或者是那些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极端自私和无道德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的行为极其无耻,可能会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例如,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某些政治家的丑闻,可能会用“无耻之尤”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黑暗的角落,
无耻之尤的行为,
如毒蛇般潜伏,
吞噬着人心的光明。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描绘黑暗、阴险或背叛的图像,如阴影中的人影或扭曲的面孔。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低沉、不和谐的音乐,或者是某些电影中用来表现邪恶角色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tterly shameless”或“beyond shameless”,用来形容某人或某行为极其无耻。不同文化中对无耻行为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社会对道德规范的重视。
“无耻之尤”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强烈的道德批判词汇,用来形容那些极端无耻的行为。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讨论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高度重视。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维护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这班人可以算得无耻之尤。
至于替魏忠贤建立生祠,更被人们认为是“~”(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耻】
(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
【引证】
《说文》-耻,辱也。 、 《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君不使无耻。 、 《论语》-行己有耻。 、 《吕氏春秋·顺民》-越王苦会稽之耻。 、 《国语·越语上》-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 宋·刘开《问说》-后世且行之而不知以为耻者多矣。
【组词】
无耻(不顾(知)羞耻、 羞耻、 耻心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尤】
(形声,小篆字形,从乙,又声。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受到阻碍,则显示出它的优异。本义:最优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当之猶之古文,犬子也。-尤,异也。 、 《小尔雅》-尤,怪也。 、 《广雅》-尤,异也。 、 《左传·昭公八年》。注:“异也。”-夫有尤物。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服注:“甚也。”-而视之尤。 、 《管子·侈靡》。注:“殊绝也。”-然有知强弱之所尤。 、 《庄子》-夫子,物之尤也。
【组词】
尤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