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3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36:07
“无耻下流”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极其卑鄙、不道德,缺乏廉耻之心。其中,“无耻”指的是没有羞耻感,“下流”则指行为卑劣、不正当。
在文学作品中,“无耻下流”常用于描绘反面角色或批判某些恶劣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被用来表达强烈的厌恶或愤怒。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伦理讨论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违反社会规范或法律的行为。
同义词在表达上可能略有差异,如“卑鄙无耻”更强调道德上的败坏,而“下贱”可能更多指社会地位或行为上的低劣。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的是高尚和正直的品质。
“无耻下流”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其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形容极端的不道德行为——基本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礼义廉耻”,因此“无耻下流”这样的词汇在批判社会不良现象时经常被使用。在现代社会,随着道德观念的变化,这个词的使用可能更加谨慎,以避免过度标签化或歧视。
这个词组通常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如厌恶、愤怒或鄙视。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些社会丑闻、不公正的行为或道德败坏的个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需要使用“无耻下流”来描述的情况,比如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某些违法行为,或在社交场合中听到某些不道德的言论。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无耻下流”作为一个强烈的情感表达,用来描绘故事中的反面角色或突出某种极端的道德冲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些描绘丑恶行为的画面,如欺骗、背叛等。在音乐或视频中,可能通过紧张或不和谐的旋律来传达“无耻下流”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使用“despicable”或“vile”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含义。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指向极端的负面评价。
“无耻下流”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用于描述极端的不道德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准确性,但也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过度使用或误用。
他一向都爱讲~的笑话。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耻】
(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
【引证】
《说文》-耻,辱也。 、 《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君不使无耻。 、 《论语》-行己有耻。 、 《吕氏春秋·顺民》-越王苦会稽之耻。 、 《国语·越语上》-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 宋·刘开《问说》-后世且行之而不知以为耻者多矣。
【组词】
无耻(不顾(知)羞耻、 羞耻、 耻心
3.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4.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