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9:16
“厚颜无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脸皮厚到不知羞耻的程度。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行为放肆,不知羞耻,缺乏基本的道德约束。
在文学作品中,“厚颜无耻”常用来形容那些道德败坏、行为卑劣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批评那些过分自信或不顾他人感受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伦理学,可能会探讨这种行为的成因和影响。
同义词:无耻之徒、不知羞耻、恬不知耻 反义词:知耻近乎勇、谦虚谨慎
同义词在表达上可能略有差异,但都指向缺乏羞耻感的行为。反义词则强调了知耻和谦虚的品质。
“厚颜无耻”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厚颜”和“无耻”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知耻”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厚颜无耻”这个词汇在社会批评和道德评价中占有重要位置。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行为让人感到“厚颜无耻”的情况,比如某些商业欺诈行为或个人道德败坏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将“厚颜无耻”用于讽刺那些表面上光鲜亮丽,实则内心肮脏的人物:
金玉其外败絮中, 厚颜无耻笑春风。 世人皆醉我独醒, 不屑与尔共浮沉。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面无表情、眼神冷漠的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不顾他人感受,大声喧哗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azenly shameless”或“audaciously impud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负面含义。
“厚颜无耻”这个词汇在表达道德评价和批评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们识别和批评不良行为,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道德敏感性和责任感。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沟通效果和道德判断能力至关重要。
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
此种自私自利完全蔑视国家利益之理由,北平各团体竟敢说出,吾人殊服其~。
1.
【厚】
(会意。从厂(hǎn),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 、 《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左传·隐公元年》-厚将崩。 、 《素问·王常政大论》-见于厚土。
【组词】
厚土、 厚地、 厚坤、 厚厚
2.
【颜】
(形声。从页,彦(yàn)声。从页(xié),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颜,眉目之间也。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耻】
(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
【引证】
《说文》-耻,辱也。 、 《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君不使无耻。 、 《论语》-行己有耻。 、 《吕氏春秋·顺民》-越王苦会稽之耻。 、 《国语·越语上》-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 宋·刘开《问说》-后世且行之而不知以为耻者多矣。
【组词】
无耻(不顾(知)羞耻、 羞耻、 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