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1:3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1:38:07
“招魂续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招回死者的灵魂,延续其生命。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极力挽救濒临灭亡的事物或极力恢复失去的精神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招魂续魄”常用于比喻性的表达,如形容某人或某组织在危难之际被挽救回来。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个人经历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某种治疗或干预措施,旨在恢复患者的生命力或精神状态。
“招魂续魄”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道教和民间信仰,认为人的灵魂在死后可以被招回,从而延续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再局限于字面意义,而是更多地用于比喻和象征。
在**文化中,“招魂续魄”与生死、命运和救赎等主题紧密相关。它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延续和精神恢复的渴望,也体现了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和重生的文化心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希望和决心。它让我联想到在绝望中寻找出路,以及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见证过一个朋友在经历重大挫折后,通过不懈努力和周围人的支持,最终走出低谷,这种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招魂续魄”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黑暗的深渊,招魂续魄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穿越绝望的迷雾。”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在一片废墟中,一束光从天而降,照亮了一个正在努力重建的人。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首充满希望和力量的音乐,激励人们不断前行。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aise from the dead”或“bring back to life”,虽然字面意义不同,但都表达了恢复生命力和精神状态的含义。
“招魂续魄”这个词汇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在现代语境中仍然具有强大的象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应放弃希望,而应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努力恢复和重建。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也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
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
郑制,上巳溱洧祓除,秉兰~。(明·张岱《夜航船》卷一)
1.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
2.
【魂】
(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魂,阳气也。 、 《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 、 《韩诗·出其东门》-聊乐我魂。 、 《论衡·纪妖》-魂者,精气也。 、 《易·系辞》-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 《灵枢经》-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魂去尸长留。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魂悸以魄动。
【组词】
魂识、 魂气、 魂骸、 魂质
3.
【续】
(形声。从糸(mì),卖(yù)声。本义:连接起来,接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续,联也。 、 《尔雅》-续,继也。 、 《礼记·深衣》-续衽钩边。 、 《晋书·赵王伦传》-貂不足,狗尾续。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 《儒林外史》-一时人急智生,把自己头发拔下一绺,登时把弓弦续好。
【组词】
续弦;续篇;续编
4. 【魄】 ——“落魄”的“魄”的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