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4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47:51
词汇“牒籍”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没有确切的使用场合。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牒籍”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文书或文件的记录。在古代,牒通常指的是官方的文书或证件,如官牒、度牒等。籍则指记录或登记的册子,如户籍、名籍等。因此,“牒籍”可以理解为官方文件或记录的集合。
由于“牒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牒籍”一词,用以指代官方的文件记录。在现代,这个词可能出现在历史研究、文献整理或某些特定的法律文件中。
“牒”和“籍”在古代汉语中都有明确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的使用逐渐减少,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牒籍”这个词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官方文件和记录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牒籍”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书管理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电子记录的普及,纸质牒籍的使用大大减少。
由于“牒籍”是一个较为古旧的词汇,它可能给人一种正式、严肃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会遇到需要使用“牒籍”这个词的场合。它更多地出现在学术研究或历史文献中。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牒籍”这个词来增加作品的历史氛围,例如:“他小心翼翼地翻阅着那些古老的牒籍,试图从中找到家族的秘密。”
由于“牒籍”与古代文书相关,可以联想到古朴的纸张、墨迹和书写的沙沙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牒籍”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文中的“official documents”或“records”。
“牒籍”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书管理的重视。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我们可能不会频繁使用“牒籍”,但了解其含义和背景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文化的认识。
1.
【牒】
(会意。从片,葉(yè)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简札)。
同本义。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
【引证】
《说文》。按,小简曰牒,大简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版,札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受牒而退。 、 《汉书·路温舒传》-截以为牒。 、 左思《吴都赋》-王牒石记。
【组词】
金牒;玉牒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