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4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46:23
词汇“不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具体的语境和广泛的现代使用实例,我将基于可能的含义进行分析。
“不籍”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没有记录”或“不在名册上”。在古代,“籍”通常指名册、户籍等官方记录,因此“不籍”可能意味着某人或某物没有被官方记录或认可。
在古代文献中,“不籍”可能出现在关于户籍管理、税收、兵役等方面的讨论中。例如,在描述某个地区的人口时,可能会提到“不籍之民”,即那些没有正式户籍的人。
“不籍”的词源可能直接来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不”表示否定,“籍”指记录或名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逐渐淡出日常使用。
在古代**,户籍制度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籍”可能涉及到社会地位、权利和义务的问题。没有户籍的人可能会面临各种社会和经济上的限制。
“不籍”可能让人联想到边缘化、被忽视或被排斥的群体,带来一种无奈和无助的情感反应。
由于“不籍”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不籍”用于描述一个没有历史记录的神秘人物或群体,增加故事的神秘感和深度。
由于“不籍”涉及到记录和名册的概念,可能会联想到古老的文书、墨迹和翻阅纸张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词汇或概念,例如在西方历史中的“无主之地”(terra nullius),指的是没有被任何国家或民族正式占有的土地。
“不籍”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管理的一个方面,对于理解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