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5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52:03
词汇“牒报”是一个较为古老且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方的文书或报告。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牒报”进行深入分析:
“牒报”字面意思是指官方的文书或报告。在古代,牒是指官方的文书,报则是报告的意思。因此,“牒报”通常指的是官方发布的正式报告或文书。
“牒”字源于古代的文书形式,而“报”字则表示报告或传达。随着时间的推移,“牒报”一词逐渐固定为指代官方文书的专用词汇。
在古代中国,官方文书是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管理工具。“牒报”作为官方文书的一种,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信息传递方式。
“牒报”一词给人以正式、严肃的印象,联想到古代官员的严谨和官方文书的庄重。
在现代生活中,“牒报”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历史或文献时,这个词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牒报”一词来增强作品的历史感和真实感。
结合古代官方文书的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牒报”的视觉形象。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官员宣读“牒报”时的庄重语气。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官方文书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如欧洲中世纪的“公文”(Chancery),但其功能和形式与“牒报”有相似之处。
“牒报”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较少,但在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深入了解“牒报”,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运作方式和文化特点。
1.
【牒】
(会意。从片,葉(yè)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简札)。
同本义。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
【引证】
《说文》。按,小简曰牒,大简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版,札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受牒而退。 、 《汉书·路温舒传》-截以为牒。 、 左思《吴都赋》-王牒石记。
【组词】
金牒;玉牒
2.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