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0:22
“牖下”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窗户下面。在古代文学中,它常常用来形容室内靠近窗户的地方,有时也用来比喻室内较为明亮或通风的位置。
在文学作品中,“牖下”常用来营造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如描述一个人在窗下读书或思考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古代建筑学或文学研究中,它可能会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牖”字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窗户,而“下”则是指下面或下方。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降低,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古风诗词中仍能见到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窗户不仅是通风采光的工具,也是连接内外、观察世界的窗口。因此,“牖下”在文学作品中常被赋予一种内省、沉思的象征意义。
“牖下”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安静的环境中思考或学*。它也可能唤起对古代文人生活的向往和想象。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我们不太会使用“牖下”这个词,但在布置家居时,我们可能会特意设计一个靠近窗户的阅读角落,营造一个类似“牖下”的舒适空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在牖下,书页轻轻翻动,思绪随风飘散。”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安静的夜晚,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书页在微风中轻轻翻动,这样的场景会让人联想到“牖下”的宁静与美好。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牖下”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以通过描述窗户附近的场景来表达。
“牖下”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于现代口语,但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空间位置,还承载了一种文化情感和审美情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牖】
(会意。从片户甫。片,锯开的木片,“户”指窗。先秦多用牖,窗少见。本义:窗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 、 《诗·召南·采》-宗室牖下。 、 《隋唐演义》-众美人把四周窗牖俱开。 、 汉·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扃牖而居。 、 清·方苞《狱中杂记》-牖其前以通明。
【组词】
牖下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