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6:53
侄孙女: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侄子的女儿”。在**传统家族关系中,侄孙女是指一个人的兄弟或姐妹的儿子的女儿。这是一种血缘关系,属于家族中的晚辈。
在不同的语境中,“侄孙女”这个词的使用可能会有所不同:
“侄孙女”这个词源于汉语,由“侄”和“孙女”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家族关系的称谓非常详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称谓逐渐简化,但基本的家族关系词汇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家族关系非常重要,侄孙女作为家族中的一员,承载着家族血脉延续的意义。在传统观念中,家族的繁荣和后代的繁衍是重要的社会价值。
提及侄孙女,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家庭的温馨、孩子的纯真和未来的希望。这个词可能会唤起人们对家庭关系的珍视和对年轻一代的关爱。
在我的生活中,侄孙女这个词让我想起了家族聚会时的欢乐时光,以及与年轻一代互动的乐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侄孙女”:
春风拂过柳梢头, 侄孙女笑声清脆。 家族树下共欢聚, 时光流转情依旧。
提到侄孙女,我可能会联想到孩子们在公园里奔跑的画面,以及她们天真无邪的笑声。
在英语中,“侄孙女”可以翻译为“great-niece”,这个词在英语文化中同样用来描述家族关系,但其使用频率可能不如在汉语中那么高。
通过对“侄孙女”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家族关系中的作用。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它还承载着文化、情感和社会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交流内容,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1.
【侄】
(侄为姪的俗字)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子女。
【引证】
《说文》-姪,兄之女也。从女,至声。 、 《尔雅》-女子谓兄弟之子为姪。 、 《仪礼·丧服传》-谓吾姑者,吾谓之姪。 、 《礼记·曲礼》。疏:“姪是妻之兄女。”-大夫不名世臣姪娣。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继室以其姪。 、 《左传·僖公十五年》-姪其从姑。 、 《国语·周语》。注:“女子谓昆弟之子,男女皆曰姪。”朱按,受姪称者,男女皆可通,而称人姪者,必妇人也。男子称兄弟之子曰从子。-则我皇妣大姜之姪。 、 《左传·僖公十五年》-侄其从姑。
【组词】
侄少爷、 侄儿、 侄儿子、 侄哥、 表侄;内侄;世侄
2.
【孙】
(会意。从子,从系,续也。金文,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意为少年俘虏。本义:儿子的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孫,子之子曰孙。 、 《礼记·杂记》注-孙谓祖后者。 、 《尔雅》-子子孙孙引无极也。 、 《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祖孙;重孙、 孙少爷、 孙囡、 孙儿;孙孙、 孙妇、 孙曾
3.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