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2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24:18
词汇“引人胜地”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引人”和“胜地”两个词组成。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一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引人胜地”字面意思是指吸引人的好地方,通常用来形容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特殊吸引力的地方。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地点的吸引力和美感。
“引人胜地”这个成语的形成较为现代,主要是在描述具有吸引力的地点时逐渐被广泛使用。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对美好地点的赞美和描述。
在**文化中,“引人胜地”常与旅游、休闲、文化传承等概念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这个词汇给人以美好、宁静、向往的情感反应,常让人联想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引人胜地”来形容那些让我感到宁静和愉悦的地方,如一次旅行中发现的静谧湖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湖光,星辰点缀,此地乃心灵之引人胜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宁静的湖畔景色,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place of interest”或“a scenic spo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地点的吸引力和美感。
“引人胜地”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描述和欣赏美好地点时有了更多的情感投入和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盖此老善结构,能就目前所见,一一运之纸,一经其笔,虽极无异物,亦有如许灵异,故往往~。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胜】
(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胜,任也。 、 《尔雅》-胜,克也。 、 《易·遯》。虞注:“能也。”-莫之胜说。 、 《诗·商颂·烈祖》。传:“任也。”-武王靡不胜。 、 《管子·入国》。注:“堪也。”-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 、 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唐·李朝威《柳毅传》-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
【组词】
不胜其苦、 胜任愉快、 胜兵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