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4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47:59
引以为戒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以某事作为警戒”。它强调通过过去的错误或不幸**来吸取教训,避免将来重蹈覆辙。
“引以为戒”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历史教训和经验传承的特点。
在**文化中,强调“引以为戒”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慎独”和“反思”精神,即通过自我反省和吸取他人教训来提升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严肃和警示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历史教训、个人责任和预防措施。
在个人生活中,每当遇到挫折或错误时,我常常会提醒自己“引以为戒”,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不断成长和进步。
在诗歌中,可以将“引以为戒”融入对历史或个人经历的反思:
历史的钟声,回荡在耳边,
引以为戒,不再迷失方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钟楼,钟声悠扬,提醒人们记住历史的教训。音乐方面,可以选择庄重的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来增强这种警示和反思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arn from past mistakes”或“take warning from”,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强调从错误中学*。
“引以为戒”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的词汇,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吸取历史教训,提升个人和社会的智慧与责任感。
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所以近七八年来,历任巡抚者~,不敢委他事情。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戒,警也。 、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 《礼记·曾子问》-以三年之戒。 、 《左传·哀公元年》-基浇能戒之。 、 《国语·吴语》-息民不戒。 、 《庄子·养生主》-怵然为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戒之慎勿忘。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知足以自戒。
【组词】
戒慎、 戒书、 戒旦、 戒守、 戒命、 戒戢、 戒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