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9:01
“桃叶女”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专有名词,它可能是由“桃叶”和“女”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像桃叶一样的女子”或“与桃叶有关的女子”。在文学或艺术作品中,可能用来形容女子的某种特质,如柔美、轻盈或与桃花相关的意象。
由于“桃叶女”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比如形容一个女子如同春天的桃叶般清新脱俗。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讨论或艺术创作中。
由于“桃叶女”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现代文学创作中临时组合的词汇,用以表达特定的意境或情感。
在**文化中,桃花常常象征着美丽、爱情和春天的到来。因此,“桃叶女”可能被用来象征女性的某种美好特质,如纯洁、美丽或生命的活力。
“桃叶女”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景象,桃花盛开,女子轻盈的身姿,带来一种清新、愉悦的情感体验。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罕见,个人应用可能不多。但如果在一个以桃花为主题的摄影展中,可能会用“桃叶女”来形容那些身着古装、在桃花树下拍摄的模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过桃叶间,
桃叶女轻舞翩跹。
花瓣随风轻轻落,
她的笑颜比花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女子在桃花树下,身姿轻盈,仿佛随风起舞。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春风吹过桃树的声音,或是远处传来的鸟鸣。
由于“桃叶女”是一个较为特定的中文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不过,类似的意象可能在其他文化中也有体现,如日本的樱花女。
“桃叶女”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中文中丰富的意象和诗意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1.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2.
【叶】
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汉置县。
【组词】
叶县凫
3.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