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9:09
“桃夭”一词源自**古代诗歌,字面意思是指桃花的娇艳。在《诗经·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了桃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常用来比喻年轻女子的美貌和青春。
在文学中,“桃夭”常用于描绘春天的景象或女性的美丽。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讨论中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植物学或园艺学,可能会用更具体的术语来描述桃花。
“桃夭”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后来逐渐被用于文学作品中,用以形容桃花的美丽和女性的青春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相对固定,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文化中,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和生育。因此,“桃夭”也常与这些主题相关联。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和清明节,桃花的装饰和描绘常常出现在各种文化活动中。
“桃夭”给人以美好、生机勃勃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春天的到来、生命的活力和爱情的甜蜜。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春游中看到满园的桃花,那景象让我想起了“桃夭”这个词,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桃夭”:
桃夭映日红,春风拂面轻。 花间蝶舞影,心随梦飞扬。
想象一片桃花林,粉红色的花瓣随风飘落,伴随着鸟儿的歌唱,这样的场景会让人联想到“桃夭”的美丽和春天的气息。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桃花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常与春天的到来和女性的美丽相关联。
“桃夭”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美感。
1.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2.
【夭】
(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屈,摧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大而屈其首,指事,申者,腰之直,夭者头之曲。-夭,屈也。 、 《论语》-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
【组词】
夭英
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
【引证】
《释名》-少壮而死曰夭。 、 《礼记·王制》-不殀夭。 、 《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 《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夭其稚枝。 、
【组词】
夭札、 夭死、 夭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