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3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36:09
“招降纳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招募投降者,接纳顺从者。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在战争或政治斗争中,一方试图通过招揽对方的投降者或顺从者来增强自己的力量或稳定局势。
在文学作品中,“招降纳顺”常用于描述历史战争或政治斗争的情节,如《三国演义》中曹操招降关羽的情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比喻性地描述在商业竞争或团队管理中吸引竞争对手的成员或使团队成员顺从。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战略或政治学,这个成语用于讨论策略和战术。
同义词“招安”和“招抚”强调的是安抚和接纳,而“招降纳顺”更侧重于通过招募和接纳来增强自身力量。反义词“抵抗”和“反抗”则表示拒绝投降或顺从。
“招降纳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和政治实践,特别是在战乱频繁的时期,各方势力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常常采取招降纳顺的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商业和管理。
在**文化中,“招降纳顺”体现了策略和智慧,是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求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冲突和竞争时,寻求和平与合作的愿望。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策略性和智慧性的,联想到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运用智慧和策略来达成目标。
在团队管理中,我曾经使用过“招降纳顺”的策略,通过吸引和接纳其他团队的优秀成员,增强了我们团队的实力和凝聚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云变幻的战场,招降纳顺,智者之谋,化敌为友,共谱和平之歌。”
视觉上,我联想到古代战场上,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在帐篷中策划招降纳顺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战鼓和号角声中夹杂着谈判和招揽的声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策略可以用“divide and conquer”(分而治之)来描述,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体现了在冲突中寻求优势的策略。
“招降纳顺”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策略和智慧,也反映了在复杂环境中求生存和发展的普遍愿望。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社会和职场环境。
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公何拒韩忠耶?
1.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
2.
【降】
投降。
【引证】
《公羊传》。注:“降者自优之文。”-曷为不言降。 、 《资治通鉴·唐纪》-每得降卒。 、 《资治通鉴》-琮已降。 、 、
【组词】
降附、 降骨
降服,使驯服。
【引证】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注:“和同也。”-六卿三族,降听政也。 、 《左传·隐公十一年》。注:“降,降心也。”-其能降以相从也。 、 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 《西游记》-[太公]又与了我五钱银子做盘缠,教我再去请好法师降他。
【组词】
降发、 降视、 降龙
3.
【纳】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纳,丝湿纳纳也。 、 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组词】
纳纳
4.
【顺】
(会意。从页,从巛。页(xié),头。本义:沿着同一方向)。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顺,循也。 、 《诗·鲁颂·泮水》-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 《资治通鉴》-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 《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组词】
他顺着篱笆一直爬到大门边;顺流、 顺衽、 顺领、 顺绪、 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