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6:41
“五经家”这个词汇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从字面意思来看,“五经”指的是**古代的五部经典著作,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而“家”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研究或专精于某一领域的人。因此,“五经家”可以理解为专门研究或精通这五部经典著作的学者或专家。
由于“五经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被提及。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提到专门研究五经的学者,但现代语境中更多使用的是“学者”、“专家”或“研究者”等更为通用的词汇。
“五经家”这个词汇的词源直接来自于**古代的五部经典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的是更为通用的学术称谓。
在**传统文化中,五经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因此研究五经的学者在古代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也是道德和文化的守护者。
提到“五经家”,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学者的形象,他们博学多才,深谙古籍,是智慧和道德的象征。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
在现代生活中,“五经家”这个词汇并不常用,因此很难有直接的个人应用。但如果在一个讨论**传统文化的场合,提到“五经家”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古代学术传统的兴趣和讨论。
在创作中,可以将“五经家”作为一个角色,比如在历史小说中,描绘一个精通五经的学者,他的智慧和学识成为故事发展的关键。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学者的形象,如穿着古代服饰,手持书卷,坐在书桌前研读古籍。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琴的悠扬声音,或是古代学堂的读书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五经家”的词汇,但可以比较的是对古代经典著作的研究者,如希腊哲学家对古希腊经典的研读。
“五经家”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代表了古代学术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学术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对于深入理解**文化是有益的。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
3.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