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9:47
扑杀:字面意思是指迅速而有力地击杀或消灭。在实际使用中,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对动物(尤其是害虫或疾病携带者)的快速消灭行动。
扑杀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扑”(迅速向前冲)和“杀”(杀死)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用于军事或狩猎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扩展到了公共卫生和农业领域。
在现代社会,扑杀常常与公共卫生危机(如疫情)和环境保护(如害虫控制)相关联。这个词的使用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控制欲望和对健康安全的重视。
扑杀这个词带有一种强烈的行动感和紧迫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快速、有效的行动。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一种紧张或兴奋的感觉,尤其是在描述紧急情况下的行动时。
在日常生活中,扑杀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如何处理害虫或疾病问题时,这个词可以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描述方式。
在诗歌中,扑杀可以用来形容一场内心的斗争或情感的爆发:
心中的怒火如狂风扑杀, 瞬间将理智的堡垒摧毁。
扑杀可能让人联想到快速移动的影子和尖锐的声响,如猎豹捕食时的画面或刀剑交击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扑杀的概念可能由不同的词汇表达,但其核心意义——迅速而有力的消灭——是普遍存在的。
扑杀是一个具有强烈动作意味的词汇,适用于描述快速、有效的消灭行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力度。
1.
【扑】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扑,挨也。 、 《广雅》-扑,击也。 、 《通俗文》-连杖曰扑。 、 《淮南子·说林》-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 、 《史记·刺客列传》-举筑扑秦皇帝,不中。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即扑杀汝。
【组词】
扑掌、 扑作教刑、 扑刑、 扑抶、 扑责、 扑枣
2.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