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1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10:02
“彼何人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他是什么样的人”,通常用来表达对某人身份或品质的好奇或疑问。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小雅·彼何人斯》,原文是“彼何人斯,胡不归?”意思是“那个人是谁,为什么不回来?”
在文学作品中,“彼何人斯”常用于描绘对未知人物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文学性的对话中仍可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研究或文学批评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探讨历史人物或文学角色的身份和动机。
“彼何人斯”源自《诗经》,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或正式的语境中仍被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诗经》被视为经典,因此“彼何人斯”这个成语也带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它反映了古代人对未知和神秘的好奇心。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神秘和好奇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探索和发现的情境。它激发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阅读一本历史小说时遇到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小说中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故事背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彼何人斯,夜行于林,星光下,其影何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神秘的森林,月光下的影子,营造出一种神秘和探索的氛围。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神秘或古典的音乐,增强这种神秘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ho is that person?”或“Who is he/she?”,但缺乏“彼何人斯”所带有的文学和历史韵味。
“彼何人斯”是一个充满文学和历史韵味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好奇心,还承载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化的深度。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
昆季让肥,义能感贼,贼尚能感,~,~,无所感之。
1.
【彼】
(形声。从彳,皮声。“彳”(chì)。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那,与“此”相对。
【引证】
《玉篇》-彼,对此称彼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此土延续石耳。
【组词】
彼此腾倒着做、 彼苍、 此起彼伏;彼人
2.
【何】
(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 同: 荷
【引证】
《易·噬嗑》-何校灭耳,凶。 、 《易·大畜》-何天之衢。 、 《诗·商颂·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 《诗·商倾·长发》-何天之休,不競不絿。 、 《管子·小匡》-用此五子者何功。
【组词】
何校、 何劳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4.
【斯】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斯,析也。 、 《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 《书·酒诰》。郑注:“析也。”-有斯明享。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斯)舆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