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3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38:33
垂训:字面意思是指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进行的教育、指导或告诫。基本含义是指通过言语或行为向下传递智慧、经验或道德准则,以期望对方能够学*并遵循。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垂训常常表现为智者或的忠告,如《论语》中孔子的教诲。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垂训可能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劝诫或老师对学生的指导。 专业领域**:在法律、教育等领域,垂训可能指权威机构或专家发布的指导性意见或规则。
同义词:教诲、指导、告诫、训诫 反义词:违抗、忽视、拒绝
词源:“垂”字原意为下垂,引申为传递;“训”字原意为教导、教诲。 演变:在古代汉语中,垂训多用于官方文献或经典著作,现代汉语中则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
在**传统文化中,垂训是教育的重要方式,强调长辈对晚辈的责任和义务。在现代社会,垂训也体现了权威和经验的传递。
情感反应:垂训往往带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可能引起尊敬或压力感。 联想:联想到智者的形象,如孔子、苏格拉底等,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教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通过垂训来传递家庭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诚实、勤劳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垂训如春风,润物细无声。”
视觉联想:想象一位智者坐在书桌前,手持书卷,向下属或弟子传授知识。 听觉联想:听到一位**用沉稳的声音讲述人生经验和道德准则。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recept”或“admonition”,虽然用法相似,但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有所不同。
垂训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知识和经验的传递,也反映了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垂训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期望。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训】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训,说教也。 、 《书·顾命》-大训。 、 《左传·文公六年》-告之训典。 、 《国语·晋语》。注:“教也。”-是为明训。 、 《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 张溥《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训俭示康。
【组词】
训蒙、 训蒙教授、 训人、 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