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6:28
垂裳而治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垂下衣裳来治理国家”,源自《易经·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这里的“垂衣裳”指的是不亲自劳作,而是通过制定政策和法律来治理国家。基本含义是指领导者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律,使得国家得以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在文学作品中,垂裳而治 常用来形容君主或领导者的贤明和治国有方。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用来比喻任何领域的有效管理和领导。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理想的管理模式和领导风格。
垂裳而治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和政治思想,特别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理想的政治和管理状态。
在文化中,垂裳而治** 体现了对贤明领导的推崇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这个成语强调了领导者的智慧和远见,以及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和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一个有序、和平的社会。它鼓励人们思考如何通过智慧和合理的政策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强制或压迫。
在日常生活中,垂裳而治 可以用来鼓励领导者和管理者采取更为智慧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促进团队的和谐与效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垂裳而治,天下太平, 民心所向,国运昌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君主坐在宝座上,周围是和谐的臣民和繁荣的景象。音乐上,可以选择古典音乐,如古筝或笛子,来营造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laissez-faire”(自由放任)来形容,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强调了通过较少干预来实现有效管理。
垂裳而治 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的政治理想,也适用于现代的管理和领导理论。通过学和理解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智慧和合理政策在治理中的重要性。
黄帝尧舜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裳】 ——用于“衣裳”。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禹治洪水。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民治渠。 、 《聊斋志异·小翠》-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组词】
治酒、 治步、 治任、 治行、 治缮、 治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