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6:30
吆卖:指在街头或市场上大声叫卖商品的行为,通常是为了吸引顾客的注意。这个词汇强调了叫卖的声调和方式,通常是高声、重复且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吆卖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吆"字在汉语中表示大声喊叫,"卖"则表示出售商品。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有所扩展。
在**传统文化中,吆卖是市井生活的一部分,反映了社会的繁华和活力。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管理的加强,吆卖行为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为其可能产生的噪音污染和交通阻碍。
吆卖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热闹的市集、充满活力的街头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也可能让人感到现代生活的喧嚣和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吆卖一词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大声宣传自己产品或服务的行为,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的吆卖相似,都是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
在诗歌中,吆卖可以被用来描绘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场景:
清晨的阳光洒在街头,
小贩的吆卖声此起彼伏,
新鲜的蔬菜,甜美的水果,
市井的喧嚣,生活的节奏。
吆卖一词让人联想到街头小贩的形象,他们手持商品,大声叫卖。这种场景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来呈现,同时,吆卖的声音也可以通过录音来再现,让人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市井氛围。
在不同的文化中,吆卖的行为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国家,类似的街头叫卖行为可能被称为"hawking"或"peddling",但其声调和方式可能与**文化中的吆卖有所区别。
吆卖一词虽然简单,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通过对吆卖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井生活的复杂性,以及语言在表达这些生活场景时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吆卖一词提醒我们注意语言与社会文化背景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词汇。
1.
【吆】
大声喊。通常指大声斥责人,大声驱赶牲口,高声叫卖,喊劳动号子等。
【引证】
《大波》-现在皇帝还着人吆跑了。
【组词】
吆号子、 吆卖、 吆天喝地、 吆吆喝喝
2.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