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6:3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35:15
唇齿之邦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如同唇齿一样相互依存。基本含义是指两个地方或实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一方的兴衰直接影响到另一方。
在文学作品中,唇齿之邦 常用来形容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紧密关系,如古代的盟友或邻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两个个人或团体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在专业领域,如国际关系学,这个词汇用来描述国家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同义词:盟友、伙伴、邻邦 反义词:敌对、疏远、对立
同义词中,“盟友”强调的是正式的、有协议的关系,“伙伴”则更侧重于合作关系,“邻邦”则特指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反义词中,“敌对”表示对立和冲突,“疏远”表示关系不紧密,“对立”则强调立场和观点的冲突。
唇齿之邦 这个词汇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最初用来形容邻国之间的紧密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两个紧密相连的实体。
在中国文化中,唇齿之邦 这个词汇体现了“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强调和谐共处和相互依赖。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被用来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国际关系和商业合作中。
这个词汇给人以温暖和安全感,因为它传达了一种紧密和稳定的关系。在思考和表达中,它鼓励人们寻求和维护这种有益的相互依赖关系。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见证过两个公司因为长期的合
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吾与孙权~,不容不相援。
1.
【唇】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形体》-脣,缘也,口之缘也。 、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焦口燥呼不得。
【组词】
唇吻、 唇红齿白、 唇不离腮、 唇齿之邦
2.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邦】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邦,国也。 、 《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 、 《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以佐王治邦国。 、 《易·益》-利用为依迁邦。 、 《书·尧典》-协和万邦。 、 《诗·小雅·节南山》-以畜万邦。 、 《国语·周语》-后非众罔与守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