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1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8:26
“唇齿之戏”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嘴唇和牙齿之间的游戏或互动,通常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言语上的交锋、辩论或争执。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言语上的较量,而非肢体冲突。
在文学作品中,“唇齿之戏”常用来形容角色之间的智斗或口才比拼,如在戏剧、小说中描述法庭辩论、政治辩论等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朋友间的玩笑或轻松的争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政治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特指正式的辩论或讨论。
同义词:口舌之争、言辞较量、辩论、争论 反义词:和衷共济、和睦相处、一致同意
“唇齿之戏”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古代对言语交锋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特指言语上的较量。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更为直接,如“口舌之战”。
在**文化中,言语被视为重要的社交工具,因此“唇齿之戏”这样的成语反映了言语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与特定的社会活动如辩论赛、法庭辩论等紧密相关。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兴奋和好奇,因为它暗示了一场智慧的较量。联想上,我会想到历史上著名的辩论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大学的辩论赛中体验过“唇齿之戏”,那是一次既紧张又刺激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言语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唇齿之戏,智慧的火花,在言语的海洋中,我们寻找真理的灯塔。”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两个人面对面坐着,表情严肃,言语激烈。听觉上,我会想象到快速而有力的辩论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erbal jousting”或“word duel”,它们也强调言语上的较量,但在表达上略有不同。
“唇齿之戏”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也让我更加欣赏言语的艺术。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言语在人际交往中的力量和魅力。
1.
【唇】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形体》-脣,缘也,口之缘也。 、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焦口燥呼不得。
【组词】
唇吻、 唇红齿白、 唇不离腮、 唇齿之邦
2.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戏】 (形声。从戈。虚(xī)声。本义:一种兵器)。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