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3:51
“博大精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知识或学问非常广泛且深刻。其中,“博大”指的是范围广泛,包含众多领域;“精深”则指的是深度,即在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内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文化、学术、思想等方面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在文学中,“博大精深”常用来形容文学作品的内涵丰富,如“这部小说的主题博大精深,值得反复阅读”。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或见解,如“他的知识博大精深,无论什么话题都能侃侃而谈”。在专业领域,如哲学、历史学等,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描述学科的深度和广度。
同义词:
反义词:
“博大精深”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是由“博大”和“精深”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博”和“精”分别用来形容广度和深度,这两个词的结合形成了这个成语,用以形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学术领域,也用于形容文化、艺术等方面。
在*文化中,“博大精深”常用来形容中华文化的特点,强调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鼓励人们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倡终身学的态度。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尊敬的感觉,联想到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它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知识境界,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学*过程中要保持谦虚和敬畏之心。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教授,他的知识博大精深,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研究中,他总能提供深入且广泛的见解,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博大精深”的含义,并激励我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不断追求广度和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博大精深如海洋,
知识之波涛无疆。
探索不息,追求不止,
智慧之光,照亮心房。
在视觉上,“博大精深”可以联想到广阔的图书馆、堆积如山的书籍、古老的卷轴等,这些都是知识的象征。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悠扬的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它们同样给人以深邃和广阔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ofound and extensive”,但这个表达不如“博大精深”那样具有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在其他文化中,如印度文化中的“Vastuvidya”(指广泛的知识)也有类似的含义,但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通过对“博大精深”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形容知识、文化和学术方面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知识的一种赞美,也是对学态度的一种鼓励。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瑚之为学,~,以经世自任。
1.
【博】
(形声。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同本义。与“小”相对。
【引证】
《说文》-博,大通也。 、 《诗·鲁颂·泮水》-戎车孔博。 、 《淮南子·泛论》-岂必褒衣博带。 、 王逸《鲁灵光殿赋》-丰丽博敞。 、 《楚辞·招魂》-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 《礼记·学记》-不学博依。
【组词】
宽衣博带;博硕、 博硕肥腯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精】
(形声。从米,青声。本义:挑选过的好米,上等细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精,择也。 、 《庄子·人间世》-鼓筴播精。 、 《论语》-食不厌精。
【组词】
精凿、 精粲
4.
【深】
(形声。从水,深声(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引证】
《说文》-深,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