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4:09
博学: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广泛地学*,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学问。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多个领域都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博学一词源自汉语,由“博”和“学”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博”意味着广泛,而“学”则是学*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一个人知识面广且深入。
在**传统文化中,博学被视为一种美德,是士人追求的目标。在现代社会,博学的人往往受到尊重,他们的广泛知识可以帮助解决复杂的问题。
博学这个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智慧、尊重和权威。在表达中,使用博学这个词可以增强说话者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博学的老师,他的知识面非常广,无论是历史、文学还是科学,他都能深入浅出地讲解,这让我对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博学”:
博学的智者,知识的海洋, 智慧的光芒,照亮前行的方向。 书卷多情,字字珠玑, 学海无涯,博学为舟。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充满书籍的图书馆,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一个学者在其中沉思阅读,这个场景可以很好地代表博学的形象。
听觉联想:听到“博学”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沉稳的读书声,或者是学者在讲座中深入浅出的讲解声。
在英语中,“博学”可以对应为“erudite”或“well-read”。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博学的尊重和追求是普遍存在的,尽管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博学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对知识的一种赞美,也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期待。在现代社会,博学的人往往能够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他们的知识储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资源。通过深入学和分析“博学”,我更加理解了知识的力量以及不断学*的价值。
1.
【博】
(形声。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同本义。与“小”相对。
【引证】
《说文》-博,大通也。 、 《诗·鲁颂·泮水》-戎车孔博。 、 《淮南子·泛论》-岂必褒衣博带。 、 王逸《鲁灵光殿赋》-丰丽博敞。 、 《楚辞·招魂》-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 《礼记·学记》-不学博依。
【组词】
宽衣博带;博硕、 博硕肥腯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