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0:46
词汇“猜枚行令”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酒令游戏,主要用于描述在宴饮场合中进行的一种游戏活动。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猜枚行令”字面意思是通过猜测酒令中的枚数来进行游戏。这里的“枚”指的是古代酒令中使用的筹子,每筹代表一定的饮酒量或动作。游戏时,参与者需要猜测筹子的数量,猜中者可以命令其他人执行相应的饮酒或动作。
“猜枚行令”源自古代的酒令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游戏形式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仍被提及。
在古代中国,猜枚行令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饮酒文化和人际交往方式。
这个词汇让人联想到古代宴会的热闹和欢乐,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化活动或历史剧的背景下,仍可能被提及。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宴会的诗时,可以写道:“猜枚行令笑声中,觥筹交错夜未央。”
想象古代宴会上,人们围坐一圈,筹子在手中传递,伴随着欢笑声和酒杯碰撞的声音,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饮酒游戏也有存在,如西方的“drinking games”,虽然形式不同,但都体现了社交和娱乐的元素。
“猜枚行令”作为一个反映古代文化的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仍有其独特的价值。了解这个词汇不仅能够增加对古代文化的认识,也能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某已来了也,有酒拿来我先打三钟,然后猜枚行令耍了。
众人~,耍笑洪堂。
1.
【猜】
(形声。从犬,青声。本义:疑恨;忌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犬,如狡狯狂猛之类,本以言犬,移以言人。-猜,恨贼也。 、 《左传·僖公九年》。注:“两无猜恨。”-耦俱无猜。 、 《方言十二》-猜,恨也。 、 《左传·昭公七年》-夫子从君,而守臣丧邑,虽吾子亦有猜焉。
【组词】
猜忍、 猜迫、 猜忿、 猜刻、 猜虐、 猜狠、 猜贰、 猜惮、 猜谋
2.
【枚】
(会意。从木,从攴(pū)。本义:树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枚,枝干也。可为杖。 、 《释名》-竹曰个,木曰枚。 、 《广雅》-枚,条也。 、 《诗·大雅·旱麓》-施于条枚。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3.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4.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